俞晓艺院长、苗晓晴主任为62岁陈阿姨解除十年眼疾困扰

"能看清药盒上的字了!"62岁的陈阿姨(化名,下同)抚摸着医生开的药,脸上挂满喜悦的笑容。

这位左眼近乎失明十年之久的老年患者,在广州番禺爱尔眼科接受多阶段精准治疗后,左眼视力从术前仅能看清10厘米内的手指,恢复至0.12。更令人欣慰的是,其尚有0.4视力的右眼(对侧眼)在全程监护下保持稳定。

这例集陈旧性眼外伤、复杂白内障、玻璃体积血等多重疾患的诊疗,体现了我院在处理高龄复杂眼病方面的综合实力。

病情溯源:十年顽疾交织多重隐患

陈阿姨的左眼在2015年因一场车祸遭受重创,由于当时没有得到系统诊治,导致视力逐年衰退。直至今年初就诊时,左眼矫正视力已完全丧失,右眼裸眼视力也仅存0.4。

这种情况让陈阿姨越发忧心,经街坊好友介绍来到广州番禺爱尔眼科医院找到俞晓艺院长与综合眼病科苗晓晴主任联合诊治。

经过详细检查,俞晓艺院长、苗晓晴主任发现其左眼存在"三重枷锁":

① C3N3P3级重度混浊白内障如同毛玻璃遮蔽视线;

② 浓密的玻璃体积血使眼底探查受阻;

③ 伴有瞳孔散大、隐约见视盘苍白等视神经损伤征象。

"这就像在迷雾中寻找出路。"俞晓艺院长用比喻描述诊疗困境。患者左眼后囊膜钙化严重,玻璃体腔充满积血,常规检查手段难以穿透混浊介质。而右眼既有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更要求手术必须精准控制创伤。

警惕视力"隐形杀手":视网膜静脉阻塞

视网膜静脉阻塞,也称“眼中风”,是一种眼底视网膜血管异常性疾病,是由于视网膜的血管出现栓子、炎症等因素从而导致的闭塞,具有“发病急,黄金治疗期短,预后差”的特点,容易引起视力受损甚至因并发症而导致失明,一旦发病,应立即前往专业医院就诊。

攻坚策略:量体裁衣式治疗方案

广州番禺爱尔眼科医院综合眼病科为陈阿姨制定了"两步走"治疗方针:先行左眼抗VEGF药物注射,为后续手术创造条件;再实施"白内障-玻璃体联合手术",通过微创技术一次性解决多重问题。这种分阶段策略既避免了像陈阿姨这种高龄患者承受长时间手术的风险,又能动态评估治疗效果。

俞晓艺院长、苗晓晴主任手术中

术中,俞晓艺院长、苗晓晴主任采用"四联手术"方案:首先以23G微创玻璃体切割系统清除陈阿姨的陈旧积血;接着用超声乳化技术粉碎钙化晶状体,在精密计算后植入+19.5D人工晶体;最后对周边视网膜变性区及术中发现上方分支静脉阻塞引起的无灌注区实施激光加固。全程历时49分钟,出血量控制在0.2ml以内,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不足5%。

术后监测显示多重改善:视网膜平伏,人工晶体居中。

康复理想:科学管理守护视觉质量

术后第3天,陈阿姨的左眼视力提升至0.12,眼压稳定在19mmHg。苗晓晴主任特别强调:"视力数值的提升只是开始,更重要的是视觉质量的改善。"

随后,广州番禺爱尔眼科医院综合眼病科为陈阿姨制定了个性化方案:左眼定期复查稳定恢复的视力并对右眼实施每月1次的眼底照相及OCT监测,动态调整抗VEGF治疗方案。出院时,陈阿姨已能自主完成药品说明阅读、电视机遥控器操作等生活任务。

"现在能看清药瓶上的字、认出家人的笑脸了,太感谢你们了!"出院前,陈阿姨开心地说。陈阿姨视力的蜕变,印证了精准医疗+系统管理的力量。视网膜疾病虽复杂,但科学应对终能守护光明!

专家提醒

俞晓艺院长提醒:眼中风具有“突发、无痛”的特点,死亡的视网膜神经细胞不能复活,也不能再生,越早医治对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越小,越有利于恢复视力。眼睛的小毛病常常被我们忽视,然而这很可能是眼睛发出的“求救信号”,如突然视物模糊应及时就诊,以免错过最佳医治时机。